数字战斗模拟
尽管狗斗无用论和机炮无用论一直很有市场,但今天的对决还是选择了这种老派的传统形式。毕竟比起丢炸弹飞编队或者BVR,还是在high aspect里见招拆招更加考验飞行员对于机体的掌控能力和应变能力。此外,在数字世界进行模拟的游戏不比现实,输了只需要按个按钮重新来过,而不是机毁人亡赔上几千万乃至数亿CRB,没必要束手束脚。
[Confederate Reserve Bills, 部分战斗机生产商与世界经济的主要计价货币之一,大洋彼岸的主要势力CIS(Confederate of Independent States)的法定货币。根据求职与薪资网站ArcyllicWindow的数据,大概36k/yr是连锁饮食店店员的年收入,55k/yr是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在工作几年后收入的中位数,70k+算得上体面,如果能在你的1040上填报120k+的数字那就妥妥算得上中产阶级了]
[High Aspect指的就是双方处在同一海拔,同一速度下在机头交汇后进行的BFM(狗斗)场景,是相对来讲更加公平的一种格斗方式。它并不是你在真正的战斗中会经常遇到的情况,但这就和三点式掉头一样——你平时可以不用,但必须要会。如果你调个头都打了三把,那毫无疑问会被熟练的老司机笑话。]
“那么,林同学,你开什么最顺手?”
Celestine飞速在键盘上敲击,这次比试的服务器是社团自己架设在本地的,这样能够最大程度消除延迟的影响。她屏幕上正在bash的脚本其实就是在调参。
“F/A18-C。”
“嚯,看不出来啊,还是个海航?”
“OK airman. 麻烦内油给我5000。”
[这是一个经典的”OK boomer”变体型笑话,夹杂了典型的军种互黑元素在里面。
这里“海航”原文用的是“Aviator”这个词。Aviator是海航,陆战队,海岸警卫队这些海军系航空兵的自称,空军和陆航的路基系飞行员则是会用Airmen/women这个词。作为军种自豪体系构建的一部分,只要各种缩写黑话一出口,active duty或者老兵们就能迅速在未穿制服的非正式场合辨别出对方的来历。在这之上的军种互黑则算得上某种文化传承,诞生过诸如“哈哈这个菜鸡居然被空军的人锁了”,在机翼上喷涂的“Go Navy Beat Army”等经典名梗。
海航是在空母出现后诞生的兵种,陆战队航空兵作为海军系航空的分支在术语上沿用了海军的习惯;而空军则是在独立出来之前一直是陆军的一部分。在单独成军后,自然也是沿用了陆航的那套黑话切口。
当然了,现在提到陆航,人们的第一印象则是和一个固定翼互相成对的概念,想到的也是士官们执飞的各种直升机或者小型运输机,而不是军官们开的固定翼机(近年来士官上机这个趋势暂且按下不表)。这是因为空军从陆军独立时顶下的协定就是空军管大型固定翼,而陆航则接收直升机和那些小一些的通勤运输机。当然,近年来陆航同样也有了打击无人机。]
“不错嘛小子。已经开始想着通过省内油来偷重量了。”
F18C内油接近11000磅(10800),三个330加仑油箱又能提供6000多磅,让最大油量达到17000磅(还不如超虫block 3的内油多)(14400/13550+3500),为延展距离对空巡逻挂载提供额外的续航。一般来讲3000或者5000磅是人们设置的bingo线,一上来就只加这个数量的燃料其实是一种很取巧的行为。
“打High Aspect的话带满内油简直就是找死,这可是两吨半的重量差。”
“你就不怕我故意把你的油拖没?”
“拖字诀不一定每次都能管用嘛。”
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发生了,也只能证明自己没有用通过偷重量拿到的机动性优势窗口干掉学姐。在挂载和出生点这些条件都被决定的条件下,内油几乎是飞行员在自己操纵手腕之外能做文章的唯一地方。
“哼,好小子。对自己有自信可让人讨厌不起来。就让你学姐我好好调教调教你。”
“还请手下留情。今晚还要打联队领土战的。”
“现在和你们联队请假还来得及。嗯……那我就带个7000磅吧,同样开F18C。”
“还以为学姐会直接让三子呢。”
非要比喻的话,感觉这样有点像在指导对局里只让了一个步,也许连让一个步都算不上。多带一些内油是偏向持久战的策略,和林聪的选择间几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侧重不同。毕竟飞着飞着发现HUD和DDI黑屏了可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
“毕竟对手可是那个游戏废人Vulture,我可没余裕轻敌。万一翻车就搞笑了。我必须把你拴在部活里,让你心服口服的那种。”
是临时拴在部活里……对吧?林聪有些不安地想。
8000英尺,370节初始空速,5000磅内油,直接在天空出生。林聪可以打开兼容模式,沿用老机型和BB相差无几的操控逻辑。看起来是个对自己还不错的条件,他心想。
好消息是在这一干四代机中FA18是林聪比较会飞的那个,毕竟他自己在BB里成天高强度飞她,对于同一套物理引擎来说,换个游戏的皮不代表空力外形改变了。
坏消息是他完全不知道自己对手的水平。理论上讲皋月学姐的水平可能是从秤砣到王牌飞行员这个坐标轴上的任何一个点。
但既然她知道自己是谁,还一副胸有成竹能打败自己的样子,甚至煞有介事地拉出了这么一个部活,部室里自己架了一个内部服务器……这实在不像是玩票的样子。反过来,林聪甚至不知道这人的IGN,这让他怎么估算对手的实力?
“好紧。”
林聪将体感服拉上拉链,然后佩戴上NI设备。这年头的神经交互设备已经不再是傻大黑粗的“摩托车头盔”,粗暴地在脑干处阻断外周信号,而是像个头环一样的宽一英寸不到1cm厚的头戴式设备再配合体感服的形式。一些触觉和温度上的信号体感服可以直接代劳,减轻潜在的神经系统负担,增加安全性。倒角铝镁合金外壳和生物正交凝胶内衬赋予了NI头环圆润不硌手的外形与优秀的人机工效,是新一代非侵入式感官阻断型神经交互设备的翘楚。在关闭感官阻断模式后,甚至可以天天戴着当一个高性能版的AR眼镜。
“闭嘴,我还没嫌弃你呢,你就开始了?”
摄像头那边传来了纱矢的斥责声。体感服这种需要配合体型提供反馈的辅助体感设备显然不可能搞均码的,于是林聪只好从这里唯一缺席的人那里暂时借用。
尽管现在林聪他们在用NI模式下大费周章地进行ACEW的全体感准备,但ACEW用AR眼镜模式或者更古老的屏幕模式当然也可以正常游玩,只不过是拟真感没这么高而已。毕竟在NI模式下,玩家可以开到最高0.5倍的正向G力模拟,由NI设备模拟神经信号来实现,从血压到肌肉负载,可以实现完全模拟过载时的肌肉与神经状况。反向G力的模拟则是考虑到用户健康,采用了简单在视觉中枢通过伪造神经信号加一个红视滤镜,过载超过4G后自动判定驾驶员由于基底动脉爆裂死亡的形式。
“嚯,你的FSCID里还绑定了不少自定义涂装嘛。想用哪个?”
在预登陆NI设备,录入生物识别信息的几乎同一刻,Celestine就发出了惊叹。
Flight Simulation Community致力于为模飞爱好者提供一个一站式解决方案。通过FSCID和相关的API,民航模飞玩家可以实现跨游戏同步航班状态和涂装;军航玩家虽然无法保证跨游戏联机,但至少也能保证无论自己玩哪款游戏,都只需要一劳永逸地导入一次涂装。林聪作为模飞圈小有名气的肝帝,他得到自己的地位的过程也是通过FSCID的所谓的“最活跃玩家排行”API通过一系列加权算法将不同游戏不同模式中的玩家行为换算出均一化积分进行比较,最终实现的。
[你把它当模飞圈的orcid或者researchgate就行]
“红黑相间的那个就行。”
“挺懂嘛小子。每当历史的关键时刻出现……”
“哎呦算我求你了Howards学姐,别大声念出来处刑我好吗。”
这个涂装是除了垂尾尖端,机鼻座舱盖下方部分的斜饰边条和进气口内侧的危险三角区涂成红色外,通体黑色的样式。林聪的机尾识别码是NR,机身编号则是201——这是林聪在BB中联队的编码,它们当然都是林聪后面自己改的。最值得玩味的一点是,这个涂装的制作者居然有样学样地像真正航母上负责整备飞机整备军士长那样,将自己的名字印在了前起落架舱门下面,而且还是烘焙进主图层里不可修改的那种。
[CWO2 M. D. Krueger]
这位克鲁格二级准尉在文档上说,只要用特定的创意软件打开涂装文件,就能看到预留的个性化图层。别说是在机舱盖上预留好给飞行员和WSO放自己名字的地方了,就连类似86-6655这种出厂序列号都能自己改。按照这位克鲁格老兄的说法,哪怕是在用相同的涂装,只要有心,每一架飞机都可以做成独一无二的。
很快,在林聪背后换衣的皋月学姐也穿好了体感服,戴上NI头环坐定在半躺椅上。
“准备好了?”
“当然。”
“Celly?”
“Alright。走你。”
连倒数都没有,Celestine颇具仪式感地响声砸了一下她那块静电容键盘的空格,将林聪和学姐送进了虚拟空间中。
随着一阵不受控制的坠落感,林聪发现睁开眼后自己已经穿上连体飞行服,抗荷服,戴上了为F-18适配的JHMCS头盔,右腿大腿上也多了一块记载了TACON信息和通信频率等本地服务器常用信息的膝板。左手上的油门杆传来清晰的触觉反馈,右手则放在了两腿中间的操纵杆上。移动拇指,TDC指针也在右侧DDI的对空模式雷达RWS界面中向相应方向进行了移动。
2B 1
11
| |
9
20°
这代表着对空雷达正在RWS模式,以两个水平搜索条,每个搜索条宽20度的方式在水平方向扫描进行测距搜索,雷达在目前指针所在的点扫描的最低高度是9千英尺,最高则是11英尺,处在第一个水平搜索条的位置。
两架飞机以740节的Vc交汇,在370kts这个速度附近FA18C能拿到最大的盘旋率。
皋月学姐的飞机则是没有任何改动的标准低可视度海军灰,尾码RN,应该代表着Radon中队,毕竟林聪不记得现实世界中有任何空军,海军或者陆战队的中队用RN做tailcode,哪怕Royal Navy也不会。只不过这架FA18机鼻上“100”的编号暗示着她主人身份的不一般。
[现实中飞机舷号的第一位数字代表着不同的中队,二三位则是飞机在中队里的位置。比如NRGN上的VFA102 Diamondbacks占据着100开头的三位数,下一个中队VFA27 Royal Maces则是从200开始。显然,一个中队不可能有100架飞机,并且由于飞机的返厂修理或升级等情况,有时候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空号。同样地,也许有些反常识的是,每个中队的00号机都是印有特殊涂装联队长座机(CAG Bird),尽管一个联队的联队长有且只有一位,他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九架飞机上。01号则是特殊度稍微低一个档的该中队中队长机,02则是XO机,以此类推。在和平年代,一般逢年过节为了庆祝都会给CAG bird或者CO,XO机加点什么特殊涂装,比如海军建军OO周年纪念日啊,中队或者舰队参加XX战役▲▲周年纪念日什么的。哪怕是橄榄球赢了陆军呢,想涂总能找点理由的嘛(今年12月9号给点力啊海军)(不出意外地输了)。如果靠前的这几架飞机的涂装已经涂满的话,这种好事儿就可能会顺延到没有任何特殊编号的“平民机”身上,毕竟谁不愿意自己天天飞出去的那架飞机是印着自己心爱图案的痛机呢?战前战时嘛肯定要抓军容,免不了还原回标准的海军低可视灰。比如最近KC135机队就涂掉了好多架的机号和单位识别徽记,tailmark变成了只带一个小国旗的全灰。表面上的理由是为了机组成员和飞机在不同基地间互相流转,但实际上自然是个人就能明白这大概率是为了给契丹的公开情报获取上点强度。你们这帮weeb在flightradar上追JAKE11酱和FORTE10大小姐的动态简直就和追星一样,必须出重拳!
同样地,每个CVW有4个VFA,1个VAQ,1个VAW,1个VRC和两个直升机中队,正如同联队长这种CAPT级别的军官不可能同时出现在9架飞机上,每个中队包括00号在内的全部飞机也都不是专人专机,没有什么00号机只要联队长不来就不能动,而CO只能开01号机的说法。一般都是按照任务需求和飞机的勤务维护状况来动态决定哪个机组开联队里哪架飞机——大家都是一个中队的,别分那么清嘛。哪怕遇上僧多粥少的情况,也可以出现一架飞机的座舱盖在port侧印LTJG John Joe,而starboard侧印CWO1 Zhang San的情况
但在ACEW这种没那些条条框框的的游戏中,一人一机就变成了可能,倒不如说这样让玩家变成“椅子精”的做法在技术上反倒更容易实现。学姐这样的部长兼只有一个中队的联队长兼中队长当然可以随便一点。如果懒一些的话,一个小玩家团体统一涂装后甚至人均00号机都没问题——只要他们到时候能分得清谁是谁就行。
port和starboard-又一个经典的海军黑话,左舷和右舷。
VFA-战斗机中队,FA18或肥电
VAQ-电子战中队,EA18G
VAW-预警机中队,E-2
VRC/VRM-运输机中队,C-2/MV-22
HSM-反潜直升机中队,MH60R
HSC-多用途直升机中队,MH60S,负责垂直补给,搜索救人,捞人运货等脏活杂活]
压坡度拉杆进入回转,林聪立刻尝到了模拟过载的滋味——HUD左下角显示当前的过载是5.3G,这其中有一半的力会被设备模拟的神经信号直接施加到身上。
[Vc 接近率,用节(kn或kt)来表示,1kn=1海里(nm)/h,1nm≈1.85km.不同于最初法国科学院定义的1m=半经线的一千万分之一,1nm被定义为半经线的一个角分所代表的平均距离,由1deg=60MOA,半经线的弧度是pi/2可知,1nm=半经线平均长度的5400分之一,四舍五入和1km=半经线平均长度的万分之一同根连枝,是帝国制单位中相对最文明开化的那一个,因为海里和米无非是丈量我们的星球时用圆锥曲线来解还是用代数来解的区别而已。
相比之下,grain, barrel, gallon, bushel, pint, floz, toz, ft, in, lb, stone, long ton这些令人窒息的4/6/8/12/14*/20/24/42或55*进制单位简直一团乱麻,就好像他们似乎从未意识到人有10根手指,因此十进制是个不可能的神迹一样
*尤其是你们两个最奇怪,14lb=1stone; 酿酒或工业上实际生产出来的1drum=55gal,但原油的1bbl=42gal……这tm是人类能发明出来的?]
“唔——哈——”
好家伙,这可比过山车带劲多了。
狗斗最重要的姿态就是单环和双环之间的区分。用最简单最笼统的话讲,如果机头指向相同,双方向同一个半球运动是单环;而机头对应机尾,双方机头指向不同半球互相追逐则是双环。一般来讲,瞬盘好的飞机倾向于进单环,稳盘好的飞机倾向于进双环。能量重建好的飞机倾向于带垂直吊能量……而这些老生常谈的话题在今天全都不重要,毕竟飞机型号相同,唯一的区别就是林聪会稍微轻一点。我们会在驾驶员的手腕这方面见真章。
两架飞机默契地进入了单环。F18这种为低空低速优化翼型的飞机再配合稍显不足的推力,显然不像能量怪物F15或者Su-27那样偏好带垂直的双环。
进入单环,学姐放开一些襟翼保证升力,减少回转半径,但这样的代价是更容易损失能量。第一圈下来没人能拉到合适的进攻角度,但林聪观察到皋月的矢量方向速度明显低于自己,她的回转半径更低。如果什么都不做,继续下去的话只需再过几个回合,她无疑会先完成回转拿到自己的后半球。
于是交汇后林聪决定不压杆变向而是直接继续拉杆,脱离剪刀,向太阳方向进行浅爬升。
林聪这一手这没有骗到自己的对手,学姐很快就明白了他的把戏,虽然林聪自己很确定学姐丢掉了他的tally,但自己的对手不傻。她知道林聪壶里卖的是什么药。明明NI模式下阳光就和现实中一样刺眼,根本不可能做出“调整屏幕亮度或者上一个渲染滤镜实现像素点索敌”这种事情的。
在一小波上高后,林聪这架Razgriz黑的F/A18-C和学姐的崭新出厂低可视灰F/A-18C进入了双环追击战。
目前两人的环并不完全重合,互相之间差半圈左右,这意味着他们间的追逐相位会不断在lead pursuit,pure pursuit和lag pursuit之间转换。这种时候每半圈都会攻守易势,目前是学姐处于lead pursuit,她马上会overshoot。如果林聪与她的距离很近,那么她毫无疑问会接一个桶滚进攻,利用桶滚带来的机头指向变化和增加的路程将AOT的lead变成lag,保持自己的优势。
但他们两个目前相差的相位有些大,因此……
她大概率会接一个宽一些的high yoyo防止overshoot。
这种时候只需要拉起机头就可以counter她,将姿态变成更激进的螺旋爬。内油更少的林聪比学姐轻一吨,功重比是他更高。甚至可以说如果学姐选择接下螺旋爬(垂直滚剪)吊能量则正中林聪下怀。
如果是一般的飞行员,那他大概率会接下这个陷阱,在爬升过程中将所剩不多的存速全部变成高度,然后不剩下什么能量地(如果尾旋就更好了,只可惜F18飞控写的很好,想要主动尾旋存在不小难度)挂肉,进攻方只需要踩一脚舵就能轻松拿到射角收下。
“呼——想得——美——”
该说不愧是F18吗,还是说不亏是Satsuki学姐呢。RN100果断的拉出一个机动脱离追击,将姿态变回垂直面上的剪刀,林聪在上她在下,互相都是马上来到弧顶。
这避免了她慢性自杀,但同时给了林聪一次进攻机会。在高点的林聪能量以势能居多,转弯半径小,会先完成转向拥有机头指向。
这个距离下留给飞行员的反应时间根本不够AIM9完成引导头冷却和锁定,因此只能用机炮。
按下扳机,M61 Vulkan喷吐出被戏称为糖豆花生米的20mm半穿甲高爆燃烧投射物,以HUD上的毫厘之差错过学姐——她的战机直到刚刚为止还被完美套在机炮漏斗里,极限而灵巧地躲过了这一招——实际上,弹道偏了大概只有三米不到。
林聪的心里有些发毛,自己的对手真的不简单。皋月学姐在意识到自己被套进林聪的机炮射界后,完成了断开左右发动机推力同步,用不同开度的节流阀带来的左右推力差给自己一个偏向力矩,然后配合压杆踩舵和襟翼控制等一系列动作,千钧一发地躲开了这一轮射击。这一切大概只发生在了两个眨眼的时间内,大概不到200毫秒。
考虑到输入操作,飞控做出响应,再到力矩在时间上积分,累积出足以让运动姿态达到足够的变化的动量……等一系列时间,以及模拟过载对生理和心里造成的压力,可以说学姐几乎是下意识般立刻对自己的进攻做出了反应。
随之而来的就是再一次交汇——距离近到能互相看清楚对方的虚拟角色。学姐的虚拟角色那和她本人的绀色瞳孔颜色如出一辙的头盔正好在这个角度反射出阳光,在林聪的视网膜上拉出一道蓝色的影子。
学姐目前为止还没进行过一次主动进攻——外行会把这看作是被压制,处在下风的象征。但每一个飞行员都清楚太过急躁,在没有完全把握时草率挑起进攻会发生什么。
“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是下一次……”
你会再次在黑屏中看到这句已经看腻了的,不知道是谁说的名言。该死,我还要回家……大战异常引力,怎么能在这种地方加入可疑的部活。啊不对,在这种地方被击落。
她精准地像个机器。在这个第一局迟迟没进攻也许只是在摸自己的底,这个事实让林聪有一丝恼火。换句话说,至少在飞行技术方面她和自己一样好。
“我得破局,比如——利用进入云层后视野的断层。FA18C的HMD还没那么高级,低头看一眼雷达的功夫已经足够抓住破绽。”
钻进云层,Tally肯定会丢,但STT模式下的雷达则不一定脱锁脱扫描。毕竟对局的形式是fox2 and guns,只要trackfile还在,能知道对方大致方位就行,不需要担心雷达脱锁以后AMRAAM变无头苍蝇或者疯狗的问题,飞行员甚至完全可以把雷达开到140° 2B的LTWS模式,软锁定最近的目标,毕竟自己也只需要简略的敌机大致方位信息,并不真的依赖这个给导弹提供锁定。
赌一把,不然这样下去自己的燃料要先没。只要后燃器开满,不管什么飞机都会变成油老虎,时间不等人。
發佈留言